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医院文化

冬季来临,预防煤气中毒

时间:2021-01-19 14:37:05  来源:  作者:

  

  冬季来临,全国各地不时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而导致人死亡事故,为有效预防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,切实增强群众的自救、互救、防范能力和意识,带你进一步了解煤气中毒的有关知识,提高自救、互救、防范能力。

 

一、什么是煤气中毒

 

  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、液化石油气、管道煤气中毒,多见于家庭中冬天用煤炉取暖,门窗紧闭,排烟不良时,或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气管道、淋浴器漏泄等。

 

  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、头昏、恶心、呕吐、软弱无力,当他意识到中毒时,常挣扎下床开门、开窗,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,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、昏迷,两颊、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,如救治不及时,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。

 

 

二、常见的煤气中毒原因

 

  1、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、做饭,由于通风不良,供氧不充分,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。

 

  2、使用管道煤气或煤气瓶的阀门没有关闭,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,造成中毒。

 

  3、使用燃气热水器,通风不良,洗浴时间过长时,可能中毒。

 

  4、因为天气的问题,关闭所有窗户,导致空气不流通引发煤气中毒。

 

  5、冬季在车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,都可能引起煤气中毒。

 

 

三、煤气中毒有哪些症状

 

  轻度中毒症状:头痛、头晕、心慌、面部潮红、口唇呈现樱桃红色、全身乏力、恶心、呕吐、嗜睡、意识模糊、视物不清、感觉迟钝、幻觉等症状。这个阶段如果能够识别中毒症状,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,可以很快恢复。

 

  中度中毒症状:如果继续在中毒环境中,中毒者会出现呼吸困难、意识丧失、昏迷、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迟钝、多汗,血压先升高后降低,心率加速,心律失常,烦躁等症状。经及时抢救,可较快清醒,一般无并发症和后遗症。

 

重度中毒症状:病情进一步加重会出现重度中毒:深昏迷、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消失、呼之不应、推之不动,这一阶段常伴有脑水肿、肺水肿、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,死亡率极高。

 

四、煤气中毒了怎么办

 

  1、应尽快让中毒者离开中毒环境,并立即打开门窗,流通空气。

 

  2、中毒者应安静休息,避免活动后加重心、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,并给予中毒者充分的氧气。

 

  3、对中毒较轻的病人,可以让他喝些浓茶,鲜萝卜汁和绿豆汤等。

 

  4、神智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,让病人平躺下,解开衣扣和裤带。在最短的时间内,检查病人呼吸、脉搏、血压情况,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。

 

  5、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。

 

  6、呼叫120急救服务,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。

 

五、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

 

  定期检查煤气:使用煤气的家庭一定要养成定期检查管道、阀门是否有泄漏的习惯,烧完饭菜随手就把煤气灶和阀门拧紧,以免一时疏忽忘记了。煤气罐到了年限一定要送去检修,防止有残次的钢瓶存放在家里。

 

  注意通风:在使用煤气时,一定要打开窗户,保持通风的良好。如果是用老式的燃气热水器洗澡时,门窗也不宜关死,稍微留一条小缝隙,只要不直接吹到身体上引起着凉就行。

 

  尽量不在室内烧煤炭:这个包括烧煤炭炉取暖,以及烧炭火锅、烧烤吃东西。一定要烧,也要放在可以通风的地方,而不是因为害怕外界的冷风进入室内将门户紧闭。取暖时要注意人与火盆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,既能取暖,又不会直接吸入大量的一氧化碳。

 

  注意老人使用燃气安全:老年人年纪大,即使摄入了很多的一氧化碳也未必能够很敏锐地觉察出来。因此千万不要把老人单独留在这种危机四伏的场所。

 

  睡觉前熄灭一切炭火:曾经发生过很多起这样的惨剧,居民们为了取暖而烧了一盆炭火,结果睡觉之前忘了熄灭,以至于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中毒身亡。所以在上床之前,一定要把所有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设备都关闭,炭火都熄灭,并且开窗通风。

 

  请勿在车内关窗打空调睡觉:汽车在停止状态下开空调,车厢内的空气难以流动,而这时长时间运转发动机,那么发动机运转排出的一氧化碳会逐渐聚集在车内,加之车内人员呼吸耗氧而排出二氧化碳,时间一长,车内氧气就会减少,车内人员会不知不觉中毒而失去知觉。

 

  在此,提醒广大居民:了解煤气知识,正确使用燃气,珍惜生命健康,预防煤气中毒!
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推荐资讯
相关文章
    无相关信息
栏目更新
栏目热门
医院简介 |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  |  服务条款  |  联系我们  |  网站地图  |  免责声明 

公安备案:鲁公网安备 37030202000417号

    

工信部备案:鲁ICP备09068497号